第51节
作者:
学生手册 更新:2021-07-20 01:30 字数:5764
吕晶倒是没有这一方面的苦恼,小学一年级的作业对她来说就是洒洒水, 分分钟搞定, 在放假的第二天他就发作业给写完了。写完作业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毫无压力的。
张月灵帮她收拾了一下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然后拿着教案在旁边看。
虽然要教授的内容, 对于张月灵来说, 早就烂熟于心,不过她是喜欢做万全准备的。就算是再熟悉的内容, 多看看准是没错的。
现在吕晶的识字量在张月灵眼中已经够了。原本一些她认为她还看不了的书,现在也慢慢拿出来给女儿看。
吕晶之前看的书更多的是像《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这类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又叫做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宝贵的宝贵遗产。
而《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生活为主要的寓言故事集。之所以叫做《伊索寓言》, 是因为这一本书相传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一名叫做伊索的奴隶整理成册的。
这些书吕晶重温了好几遍之后,妈妈终于给她新书了。这一次是一本叫做《格列佛游记》的寓言。是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经历为线索写成的。格列佛来到了小人国, 那里的人非常的小, 但是十分残忍, 勾心斗角。格列佛最后是逃出了小人国。第二次格列佛南通的大人国大人国。国王认为造福百姓的人才是真正有贡献的人。倒是一位不错的国王呢。第三次, 他来到了飞岛国, 那里的统治者住在飞岛上,对人民实施高压的政策。人民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服气, 飞到就会降落在他上头,第四次则是来到一个叫做智马国的地方。智马国里面的马儿是理性的,而且是作为统治者存在的。那你有神似人类的动物,十分的凶残,但是是被智马所豢养的。
《格列佛游记》吕晶上辈子是看过一次,当时就是沉浸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中,看了个热闹。这次重温这个故事, 吕晶对作者的叙述技巧和讽刺才能深深的震撼到了。不愧是能成为世界名著的,其中的讽刺真正让人深思。
吕晶看了好几遍这本书,每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
张月灵看她这么喜欢这本书,还托自己的哥哥从米国寄回来这本书改编的动画片来给她看,只是动画片没有翻译过,张月灵自己都看不太懂,但她看女儿还看的津津有味的,其实挺想问一句,“你看的懂吗?”
觉得这样问好像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热情,最终还是随她去。
新学期新气象,学校里面又恢复了生机活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近可是有件大事儿。
又有一批同学要成为“红领巾”了。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着红旗的一角。红领巾为什么那样的红?那是因为它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因此每一个成为红领巾的小学生,都应该要佩戴它,爱护它,为它增加新的光彩。
只有成为少先队员,才有资格佩戴红领巾。能够带上红领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值得荣耀的事情。只有学习好,表现好的少数几个小朋友才能在一年级的时候成为少先队员。
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在升学二年级的时候才会成为少先队员,是在表现的不好的可能要到三,四年级才有资格加入少先队。
吕晶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名。加上她平时表现也挺优秀的,要是老师的孩子,所以她是这一次成为少先队员名单上的第一个。
但吕晶其实并不是很想成为少先队员。因为一旦成为少先队员,每天都得带红领巾,如果没有带的话,就会给扣卫生评比的分。吕晶在其他事情上手还是很巧的,但是带红领巾这么简单的一个活儿,她学了好久都没有学会。
每次都得让妈妈帮她。
佩戴红领巾的方法真的不难。江鸿念经披在肩上。左右交叉,拉来拉去,不就戴好了吗?
吕晶愣是没有学会。张月灵教了好几次,教到后面都没有耐心,让她自己去领悟吧。
领悟着领悟着,终于,在她成为少先队员的第三周,可算是开窍了,能够独立佩戴红领巾了。
在吕晶能够独立佩戴红领巾的那天,世卫组织发出了全国警告,建议隔离和治疗疑似病例,并成立了一个医护人员组成的网络来协助研究sars疫情。
到了2003年的4月上旬,官方媒体关于非典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但大部分的报道说法都是疫情得到控制。是否佩戴口罩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有官员直接说带不带口罩都无所谓。
但是情况并不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么的乐观。从吕梁口罩厂的繁忙程度就可见一斑。
从3月份开始,吕梁口罩厂的订单急剧增加。大部分都是省外过来采购的。原本的库存在两周之内全部被搬空。召集了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机器全天候运行着,流水线上没有一个人在偷懒,就算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口罩依旧供不应求。太紧缺了!
吕梁向全市的中小学免费捐赠了20万只口罩。防护服厂里的防护服一件不留,全部捐赠给最需要的重疫区医院。
一开始只是市里面的电视台和报纸对他这种慈善家行为进行了报道。等到防护服被送往小汤山医院之后,连中央台的记者都来了。
晶灵口罩厂一下子就出名了。
在很多口罩厂跟风涨价被进行工商罚款的时候,晶灵口罩厂坚持不涨价,还捐赠不少这种急用物资给医院和学校的行为简直就是新闻中最需要报道的。
是能够做正面宣传的最好标志。
林厂长作为晶灵口罩厂明面上的负责人,一开始在镜头前憋红了脸都说不出一句话来,但后面一看到记者就侃侃而谈,算是历练出来了。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学校停学了。
张月灵也穿上工人的衣服,在口罩厂里面帮忙生产,他们这儿没有什么疫情,但外面很多地方的人正处在恐慌和焦急之中,每多生产一个口罩,对于外面的人来说,就多了一份安全和希望。
吕梁对于这一次坚守岗位的工人也是很大方的,比之前的工资再加百分之五十。
这样下来,大家干劲十足。
一直持续到7月份,口罩厂的生产任务才没有那么紧张。虽然不断地向外界捐赠物资,口罩也没有怎么涨价,但因为生产的量实在是很大,薄利多销,吕梁在这段时间里面,也赚了不少钱。
他把之前两个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掉了。
不仅如此,还收获了好名声,原来的晶灵口罩厂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口罩厂,虽然规模大一点,但和其他的口罩厂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两样。但因为这一次疫情中晶灵口罩厂被很多的报纸和电视台争先报道,群众知道了有这么一家不贪图个人利益,有社会责任感的口罩厂。
很多医院在选择口罩供应时,也会优先考虑晶灵口罩厂。
所以在口罩需求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晶灵口罩厂依旧一骑绝尘,得到十分良好的运营。
晶灵防护服厂也开始有订单了,一开始都是亏着钱吆喝的,上个月终于扭亏为盈。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吕梁就和孟鹏光旁敲侧击提醒了好几次,孟鹏光其他的不信,他就看吕梁口罩厂的发货量,还有订单来源。
心里面就知道事情不是他从新闻里面看的那么简单。
所以很早就开始了防疫工作的布置安排。
这一次,盛市和附近的月市都有发生感染案例,只有周市一个感染者都没有出现。省里面重点表扬了周市的防控工作,孟鹏光一时风光无限。
这也让他清楚地感受到,吕梁,似乎是一个很有能为的人,并不是简简单单开口罩厂的小老板。
重新定义一个人,就能够看出其中很多不同。孟鹏光给吕梁打电话的频率明显比以前高了不少。每一次吕梁说的话他都认真地听,仔细推敲验证,发现其中不无道理。
果然,高手在民间。
所以在吕梁提出要建设胶囊厂的时候,孟鹏光直接划了一块500亩的地,就在离口罩厂大概一千米之外的地方。
还牵线他和农商行做一笔低息贷款,让他的工作更好开展一些。
终于,吕梁要开始步入药业生产这个领域了。他开头第一步,还是走的擦边球的路,不直接生产药,而是生产目前医药市场上混乱无比的胶囊。
2012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进行曝光。
这些毒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的附中。经过检测,很多药厂所用的胶囊重金属镉的含量超标。
事情虽然被曝光在2012年,但并不代表现在2003年市面上胶囊就是安全的。现在的胶囊生产甚至更加混乱。
2000左右,国内中西药品只要企业达到六千七百多家。以至于有些地方流传着“想要当县长,先办小药厂”的说法。
企业虽然多,但是规模都很小,而且整体水平非常的低。这些小药厂除了资金不足、投入研发少、设备技术落后之外,还存在着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弱、低水平重复严重、盈利能力低,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等情况。
不少企业处在艰难的维持状态,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从原料下手,胶囊用那么好的做什么,随随便便就行。
第九十二章
药用胶囊作为一种药品辅料, 主要是供给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类的胶囊类药品。吕梁记得当时节目里的调查人员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非常大,同一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颗为单位, 价格高的每1万颗要卖上七八元甚至上百元, 而价格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胶囊的主要生产材料是明胶,胶囊价格悬殊和明胶原料的差别有很大的关联。
为什么有的胶囊那么便宜, 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皮”作为原料。这种用“蓝皮”生产的明胶, 在业内一般被称为“蓝皮胶”,吕梁还记得当时电视上播出的“蓝皮胶”原来生产的空地上, 堆得像小山一样的东西并不是生产垃圾和废料,而是用来生产“蓝皮胶”各种碎皮子,看记者捂住鼻子的样子, 就知道那不好闻。
所谓“蓝皮”,其实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裁剪下来的下脚料。这些下脚料的价格十分的便宜, 一吨只要几百块钱。而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 生产药用胶囊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该是能够达到食用明胶的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使用明胶, 应当使用动物的皮, 骨等做原料, 严禁使用制革厂周之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因为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中会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使用蓝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铬超标的话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六价铬对人体的毒性非常强, 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如果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之后便具有致癌性,还有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一旦铬进入人体,但是和被清楚的速度十分缓慢。六价铬会导致慢性中毒,从一开始的局部损害,逐渐发展到无可救药。
现在距离这个事件被权威媒体报道出来还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尽管没有被报道, 但这是行业内大家熟知的,吕梁当初在药企做销售的时候,就有所耳闻。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因为蓝皮胶的生产成本十分低廉,让很多正正规规生产明胶的企业活不下去。开始逐渐也使用起了蓝皮作为生产原料。
吕梁铁定是要正规生产的,他不可能去赚这种黑心钱。但正规生产的成本很高,没有办法和那些厂子打价格战。
这该怎么办?
大破才能大立。
媒体是群众的咽喉,也是不见血的利刃。只要现象存在,曝光就有可能。
根本不需要将近十年的累计。
因为疫情期间晶灵口罩厂的优秀表现,这里来了不少的记者,他们争先报道晶灵口罩厂,抢着给晶灵口罩厂说好话,一方面是因为晶灵口罩厂足够正面,足够典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晶灵口罩厂对他们这些媒体朋友足够尊重,足够厚待。
来了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吃的东西是最好的,走的时候一人一箱子的口罩,那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就这样,吕梁结识了不少的媒体朋友。
媒体朋友们人脉广着呢,吕梁从一位记者口中打听到他的大学同学,笔名叫做石头的,就是个卧底记者。
他曾经揭发了黑煤矿、民工讨钱、职校骗局等等轰动一时的恶□□件。这个人十分有正义感,不怕艰难甚至不怕死,就为了维护他心中那作为记者的正义。
吕梁作为一个商人,出钱出线索让他去调查这么一件事情,说起来有些像是在利用他。但石头却不怎么认为,如果吕梁说的是假的,他这样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的话,他是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帮他卧底毒胶囊厂的。
可是来到了吕梁提供的地点,成为胶囊厂的一位生产工人,石头就知道吕梁不是在骗他,事情比吕梁口中所说的还要恶劣许多。
这些人简直是不把人命当一回事。
石头是个很有经验的记者,他的偷怕工具在吕梁的支持下得到了更新换代,更加高级和隐蔽,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摸清了他所在的那个厂子主要的销售渠道。及时反馈给吕梁。
另外一方面,他联系之前帮助他曝光黑煤矿的央视栏目组,让他们逐步去采购那些成品胶囊药物进行化验。因为吕梁一开始就交代他,他就是个正经做生意的,就怕的就是打击报复,让他一定要保密。
石头规矩都懂,他揭发这些事情也是一直很小心,很多人知道石头这个社会记者,却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个叫做石头的记者到底长什么样,因为他也要保护自己和家人。
一些明着的事情,得让更加权威的单位去做,才足够服众。
一条完整的线被拉扯出来。石头也辞掉了胶囊厂的工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他离开之后没有多久,全国震动。
大量相关的违规企业被查封,药业局紧急叫停问题药品,公安部彻查严打“毒胶囊”犯罪,各方都在行动。胶囊价格开始回归理性。
吕梁的胶囊厂,作为手续严格,生产严格重视污染处理的明星企业,再次作为典型登上了各大报纸电视台。吕梁给石头汇出了最后一笔润笔费之后,交代他,“工作固然重要,还是要保护自己。”
很多人夸赞石头是社会的良心,却很少人关心他的生活和安全。石头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差点因为吕梁这一句话落泪了,他逞强地对吕梁说的“你也要好好生产,别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然下一个我曝光的就是你!”
“好的,我知道的,我会时刻摸着我的良心做事的。”吕梁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有些失真,但石头却能够听出他的认真。石头挂掉了电话,看着外面雾蒙蒙的天,心想,还是有很多有良心的企业家的,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家会越来越好。
一定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吕梁这一年多来,是真的忙,忙的脚不沾地的。等他停下来忙碌的脚步的时候,发现自己老婆两年支教的时间已经到了,她接到盛市教育局发来的调令,要把她调回华容小学去。
简直晴天霹雳。
吕梁还想着没有那么忙了,可以好好陪陪老婆孩子了呢。结果她们要回盛市去了。吕梁是一千个一万个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