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土改(7)
作者:酒司令      更新:2021-07-27 01:02      字数:2107
  两千多荷枪实弹的近卫军官兵冷眼看着眼前犹如跳梁小丑一般的士子,在他们看来,这些读书人尽然敢堵在承天门,想要以此手段来逼迫让他们敬若神明的圣武大帝,这本身就是万死莫赎的大罪!
  他们是军人,军法刚领第一条就是身为军人必然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大明的军人,要忠于大明忠于天子,随时做好为之付出生命的准备,第二条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今天他们站在这里等的就是军令,一旦上峰命令传达,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将这群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彻底打趴打服甚至打残,如有动乱开枪镇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直以来读书人看不上当兵的丘八,他们这些新式军人又何尝看得起这些读书读坏了脑子的废物!
  对抗天子!对抗大政!取死之道!
  “圣谕!”
  韩赞周出现在承天门楼上面,冷眼看着城下的士子,只不过看见他出现的倒是没几个,直到他尖锐的嗓音通过梅山工业基地新进安装在承天门上的扩音喇叭,以一种能和冲击波媲美的效果传出去以后,承天门前顿时一片肃静。
  近卫军两千多战士,齐刷刷的右手紧握枪身,单膝跪倒在地,几百公安同样将短棍往腰间一别,单膝跪地聆听圣谕。
  承天门前两千多士子彷徨不知所措……
  “大胆!”韩赞周一声怒喝道:“尓等读书人,知圣言理应明圣理,天子圣谕在此,尓等竟敢不跪拜聆训,莫不是有不臣之心邪!”
  两千多士子被这么一顶大帽子扣在头上,再没有先前夸夸其谈,天下尽在掌握之中的气势,一个个脸色青白,胆大妄为的胆小如鼠的毫无例外全部拜倒在地,这时候还敢说话,被公安的短棍敲个脑浆迸裂都是活该。
  韩赞周看了看底下跪在地上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这才满意的对着喇叭喝道:“陛下口谕:你们都是读书人,懂得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道理,在你们未能踏入仕途之前,妄图以聚集闹事的方式来干扰国之大政,实为大谬!朕此番不与你们计较,回去安心读书,来日报效大明方为正道,若是还执迷不悟,便是自绝于仕途!一炷香内,尓等必须尽散,有迁延不去者,十年内不得参加科考,身有功名却不晓大义者,剥夺功名,永不叙用!再有聚集妄议者,视为乱民,即刻锁拿入狱……”
  两千多士子浑身颤抖,他们聚集在一起全凭人多壮胆,所谓法不责众便是他们的底气,可如今天子几句话,便等于是将他们心底的最后一丝幻想击的粉碎,没有功名的想要通过科考获取功名,可十年拒考,他们的前途不说绝灭也要大受影响,而有功名的本身是利益受损阶层,但功名被剥夺,他们就是平头百姓,那么土改不土改和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没人是傻子,直到这一刻才发现他们一厢情愿的来皇宫外请命,在天子眼里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他们以为自己的才学就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是天子治理天下不得不去考虑的中坚力量,谁知天子根本看不上,他们自以为聚集足够多的读书人,加上入宫的数百官员,力量一定大到天子都不得不重视,乃至最后收回成命的地步,谁承想天子连面都不露,一个阉奴传的几句话就逼的他们不得不正视自己。
  他们也可以坚持不退,用自己的前途去赌一个说法,历朝历代都重视读书人,圣武大帝乃是英主,没有道理视读书人如敝履,但没人敢赌,因为功名就是读书人的一切,赌输了就是一无所有。
  “还不给咱家滚!”韩赞周厉声暴喝:“皇城之前,承天门下,尓等数千人聚集,难道是要冲击皇宫,行谋逆之举邪!”
  咔嚓……咔嚓……
  已然起身的近卫军战士随着韩赞周的话音落地,统带官举枪示意,所有长枪立即上膛,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两千多士子,所有士子脸色煞白,没人怀疑只要一声令下,这承天门前必将血流成河的事实。
  再继续逗留下去就不是赌前途而是赌命了……
  不知道是谁首先坚持不住,率先抬起脚步,哆哆嗦嗦的离开了承天门,一个接着一个,从韩赞周出现到所有士子散尽,前后加起来也不到一刻钟。
  读书人的凝聚力,此刻无疑就是一个笑话。
  韩赞周看着一个个转身离去的士子背影,长长的出了一口重气,处理此番官员、读书人以请愿为名的闹事行为,万岁爷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他一些话,其余的就是让他自己拿主意,他刚才不停的乱扣大帽子,实际上只是表面上色历内茬,真正的底气并没有多足。
  那个近卫军统带显然也是没有看穿他的本面目,还以为他这些大帽子乃是得自万岁爷授意,对待有不臣之心的人,管你是官员、贵族还是士子读书人,身为军人,唯有镇压二字罢了。
  刚才这群读书人若是脑子发热,偏偏要硬顶到底,韩赞周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手尾,但让他下令开枪屠杀两千多士子,还是在皇宫承天门前,那真是借他十个胆子,他也没有这个胆量,好在这群读书人是一群识时务的孬种,否则下不来台的可就是他韩赞周了……
  乾清宫大殿前,七百多名官员脸色无比难看,乾清宫离承天门本就不远,韩赞周尖锐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过来,几乎所有官员都听了个清清楚楚,一时间场中充斥满了各种情绪。
  有的失落,有的惶然不知所以,有的愤怒,有的绝望……
  内阁六位阁老的出现的确让官场上对于内阁的怨气稍微小了一点,毕竟这样的关键时刻,内阁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请愿,至少说明诸阁臣还没有背弃儒家道统,是自己人,至于高弘图和姜曰广不到,众官也能理解,一时间内阁与百官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已经团结一致,同气连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