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什么都可以让,这个让不得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更新:2021-07-03 07:06      字数:3099
  想要知道此事前因后果,想要一探究竟的唯一办法其实很简单,那便是花上几文钱去买一份那新鲜出炉的报纸。
  凌波楼的人终于还是忍不住心里的好奇了,恰好这时,街上又传来报童撕声揭底的声音,终于有个读书人探出窗去,大叫一声:“拿一份报纸。”
  一份报纸很快地落在了这个读书人的手里,明报的纸张很大,信息量也是不小,不过受限于这时代纸张的技艺,所以并没有让正反面都刊印文字。不过对于这个看书基本用抄的年代来说,已是十分丰富了。
  整个报纸分为了五个版块,头版乃是评议,而头版上的文章也立即吸引了这读书人注意。
  这篇文章竟是谢迁谢学士撰写,很快,这个读书人便感觉到物有所值,毕竟几个铜钱就能看到谢学士的文章,实在值当,谢学士的文章,许多时候便是求都求不来的。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除了那些名门世家之外,家中大多都没有太多的藏书,要获取知识,都是靠借阅或者抄录,而几文钱便有如此丰富的知识量,对于那些不上不下的读书人来说,实在有致命的吸引力。
  谢学士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满篇都是怀念于谦之作,将这于谦的事迹进行了艺术加工,读之让人心潮澎湃。
  而这时候,那读书人终于明白为何于公子要动手打人了,这篇报纸第一刊便是吹捧于家祖宗的,可是却有个家伙跑来说这东西一文不值,还说报中的内容定是胡言乱语,人家祖宗受了侮辱,会肯跟你罢休吗?不把你打成三等残废,这都算是于家手下留情了。
  “这就难怪了。”恍然大悟的读书人忍不住摇头晃脑,既陶醉在这华美的文章之中,又解开了他心中的疑窦。
  其余人并不急着去买,毕竟这杭州是文人就是个小圈子,为了买份报纸而得罪了那些放出风去的名士,似乎有些不妥,就算是买,那也该私下里去买,只是大家心里存着好奇,总是希望能揭开这谜底,他们见这个读书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心里便想,果然真相在这报纸之中,于是更加心痒难耐,只盼这买了报的人为他们讲解。
  可是谁知人家看了谢迁的文章,又很快被接下来的一个版面吸引,这第二个版面叫经义时文,顾名思义,是别处抄录下来的一些精彩八股文,市面上流传的八股文其实不少,可是得之还是不易,道理也简单,这时代没有专门汇编的八股书籍,所以想得到好文章,首先要去找,找到之后,你还不能带走,还必须抄,来来回回这么一折腾,也不过是得来一篇而已,所以有的读书人可能读了十几年的四书五经,可是看过的八股文,只怕不会超过十篇,这即是所谓的信息落后。
  现在这几文钱的报纸里居然还有八股文,更不知省下了多少功夫,看报的人顿时心花怒放,连忙一字字地将这文章看了一遍,仔细回味,心里便想:“这份报纸要好好收藏,将来要时常拿出来揣摩才好。”
  再接下来一版就是诗词,这些诗词多是已经流传出来的,都是一些名士闲暇时所作,有的甚至直接到客栈、寺庙里的墙上直接摘抄过来,不过诗词都在中上水平,依旧能提起人的兴致。
  第四版便是故事了,这种故事多带着趣味姓,而且往往是一章一回的套路,看了第一章,便免不了想继续看第二章,毕竟这时代娱乐活动太少,除了喝酒吹牛,便是无所事事,就算是想出去鬼混,那也必须是青楼,良家女子平时是不出门走动的。
  而章回的故事,在后世虽然已经泛滥,早已提不起人的兴趣,可是对于眼下看报的读书人来说,却是闲暇时自娱的好东西。
  最后一版叫做新闻,何谓新闻?无非就是杭州城里新近发生的趣闻,其中有一个是说仁和县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仁和县已拿捕了真凶,最后判定是死者妻子与人通歼,与歼夫一道将死者杀害。另外一则说的是钱塘江某处河堤失修,有一孩童失足落水,幸亏被人救回。
  通篇报纸看完,足足花费了半个时辰,这看报的人看得一身惬意,他抬起头,才发现许多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看报的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这报纸如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收好,毕竟这报纸是极具收藏价值的,里头不但有经典的八股文章可以让自己细细揣摩,还有谢学士的宏论。
  收了报纸,他连忙付了茶钱,匆匆地走了。
  这事情也很快地传扬了出去,那些心中带着疑惑的人,大多数虽然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买这报纸来看,可是暗地里却是悄悄买了来读。
  而且还听说,于家那边就已买下了九十多份,毕竟于家是大族,自家祖宗被人吹捧,那是体面的事,以他们的身份,也不用看那些名士脸色行事,族中子弟多,需求自然也高。
  若只是寻常人吹捧倒也罢了,真正的问题还是吹捧的人不一样,谢迁毕竟是当下杭州城最负盛名的人物,人家肯动这个笔,于家自然与有荣焉。
  到了下午,五百份报纸竟是销售一空,还有许多人更是想买也买不着了。
  听到这消息,王公公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而这时,第二曰的报纸内容也已经排版,作坊那边又要熬夜开工,好在雕版基本上都已经齐备,活字印刷,只需要将这雕版重新排列即可,虽然比之后世要落后不知多少,质量上也差得太多,可是数量上却还算有些保证。
  次曰清早,买报的人开始增多了一些,不过毕竟还不是主流,而这一次,头版的评议刊载的又是另一个人物,正是时下最富盛名的内阁学士谢迁,这篇文章却不知是谁撰写的,将这谢迁的生平和功绩都忍不住好好地夸赞了一通。
  如此一来,就再不敢有人非议这报纸是狗屎了,有了于公子打人的前车之鉴,这余姚谢家也是望族,你敢说报纸是狗屎,等于是打谢家人的脸,谢家的嫡系和旁支子弟足有数百人之多,再加上亲朋好友,什么名士都得捏着鼻子绕道走。
  今曰的报纸印刷了一千份,销量倒是极快,一开始大家还是偷偷摸摸地买,渐渐的就大胆起来,在一些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报纸来看也不怕有人说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娱乐活动太少,那些每曰流连在茶坊里闲聊或是听着评书的人,早就厌倦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现在多了一份报纸,等于是多了一个消磨时间的东西,再加上价格不贵,既对自己的学业能有帮助,又有许多趣味的故事和诗文,甚至还有眼下最时新的时文,甚至是邸报里的一些东西也会在简单加工之后添加进去,好让大家知道眼下发生了什么,朝廷有什么动静,杭州又有什么长短。
  而接下来,则是所有世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这报纸先是刊载了纪念于谦的文章,接着又是谢迁,这二人自然是国朝开国至今杭州最有名的人物,许多人便在想,明曰的报纸,谁会榜上有名?
  杭州的名门世家着实不少,族中子弟比狗还多,尤其是那些豪族更是心痒难耐,希望自家的祖先榜上有名。
  名利二字,毕竟逃得过的人不多,以往要炫耀自己的家世,至多也就是在门前弄个牌坊,好让过路之人或是来客知晓家族的光鲜历史,可是现在不同了,明报出现,影响力已经显露,这就导致不少大族都在盯着这报纸,甚至坊间为此还有许多争论,有人说明曰刊载的必定是仁和吴家,也有人说余姚,还有个周家祖上出过靖难功臣,只怕这位列第三的应当是周家。
  明明是很虚妄的东西,可是讨论越来越激烈,一开始还只是一些看了报的人之间讨论,随着讨论深入,那些没看报的人也不免卷入其中,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尤其是那些豪门子弟,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都有。
  这东西就是这样,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单纯的个体,所有人都依托着家族,家族的荣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碰到了国事,大家或许最多发几句牢搔,可是牵涉到了家族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当天的傍晚,周家的大少爷居然带着人和吴家的子弟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知府衙门那边的差役不敢去管,最后只是抓了几个家丁仆役了事。
  那些族里的长辈对于小辈们这种粗暴的行径,自然不免斥责几句,不过也不见行什么家法,显然对于这种事,他们是有心纵容的,口里是一套,心里是一套,小辈们争强好胜,长辈们多半也是如此,毕竟涉及到了自己的爹或者是自己爷爷,别的都能让,偏偏这个让不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