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作者:
老胡十八 更新:2021-08-23 15:13 字数:6491
皇帝顺藤摸瓜,又摸到项云贵处,将窦家的女子生意一锅端了。眼见着传回来的各式金银玉器数不胜数,皇帝又恨不得仰天大笑一番,自觉摸着了窦家的家底儿,好不得意!
只是直到天黑,众人翻遍两位掌柜店铺、家中,也未寻到淳哥儿。皇帝又开始发起失心疯来,提了禁军副统领的一对双生儿子站上皇城去,不顾四万禁军男儿跪求,居然当着众多汉子的面,要生生将无辜稚子从四五丈高的城墙上丢下。
这回是非得让他们死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众男儿目眦俱裂,可谓群情激奋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利箭划破黑夜里的空气,直冲皇城而去。
众人尚且反应不过来,那赵阚却是最狡猾怕死的家伙,两股战战,堪堪躲了过去……利箭擦着赵阚的耳尖,直直射|入他身后的玉撵,将百斤重的玉撵从中射|出个裂缝来,其上金铃被震得“叮铃”响,在这安静的冬夜里尤为骇人!
有那机警的大太监就哭爹喊娘起来,尖细的嗓子高喊着“护驾”“快护驾”。
兵马司的人手极快地聚到一处,将那赵阚围得水泄不通,哪里还注意得到将才被吓得嚎哭不止的双生儿。自有人来将他们救下。
禁军副统领虽也被吓到,不知是哪位壮士,有此臂力,骑射功夫如此了得……但一见混乱起来,却双目发直的盯着城墙上一双儿子,见有他见过的窦四将儿子救下,心内松了口气。
松气过后却是愤怒,赵阚这狗皇帝,丧心病狂,即使窦家有错又如何,窦兄弟的稚子却是无辜的,他自己两个儿子更是无辜至极,他居然想要丢下他们粉身碎骨……更何况满东京人有眼皆知,窦家已被逼至如此境地,他哪里还顾念着窦元芳的汗马功劳,哪里还顾念着邓菊娘的大恩,哪里还顾念着中宫娘娘的结发之情?
他如此不仁不义不孝,他四万好儿郎凭甚还要为他送命?
想到此处,再思及素日元芳待他各种情景,前几日元芳遣来的说客窦四,苦口婆心劝他半日……一鼓作气想到:今日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从了窦家元芳罢!
只听他在城下吹了声哨,全体禁军三万余人慢慢从混乱中安静下来。他极快地抽出腰间挎刀,趁统领不备之际,使足了力气,一刀朝着顶头上司的脖颈砍去。
他身前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只见那挎刀的银光一闪,一股热血就溅到众人脸上去,统领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脑袋就“咕噜”一声滚到了地下去,在地上滚了两圈,滚到副统领脚面前。
众人屏住了呼吸。
这位禁军统领平素就最是欺上瞒下,身上硬本事没两分,当年凭着杨家扶持坐上的统领之位,其实最是不能服众。尤其自元芳来了禁军中作闲散武官,每日拳脚功夫刀枪棍棒的比较下来,生生被反衬成了酒囊饭袋。
此刻被副统领斩于刀下,前头见着的众人皆不出声,后头的却是瞧不见的。
副统领扯过他半截无头身子上别着的号角,有几个知机的禁军少年就搭起人梯,将他捧至一丈的高度。
只见他站在人梯之上,俯视着众兄弟,拿着号角,吹了几声,均是禁军中指挥调令的调子。
众人先是犹豫片刻,有些不甚乐意,于他们来说,皇帝换谁坐不是坐,反正换来换去就那些皇族权贵的好事儿,哪有他们半毛钱关系……
元芳骑跨在一匹昂首挺胸的高头大马上,从众人后方冲过来,运足了内力,大声喊道:“皇帝不仁,为身前小人蒙蔽耳目,咱们身为大宋子民,为着大宋江山,理应助官家铲除奸人,为咱们的儿女子孙不再受这高墙坠身之苦!中宫娘娘已身怀龙种,咱们就是为了赵氏正统血脉,也得铲除奸人!”
他使足了内力,虽是临时想出的急智,却也直击众人内心,振聋发聩!
他原在禁军中本就备受拥戴,追随者众,有早就与窦家应下的中人起头,三万余人纷纷高喊“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
“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
其实众人哪里晓得哪有甚“奸人”,最大的奸人就是赵阚自己罢了!但此时,也是赵阚自己作的,生丢无辜小儿的缺德事一出,还有良知的儿郎,哪个会再替他拼命,纷纷坚决的站到了窦家这边来!
那赵阚虽被兵马司的人围得严严实实,但晓得最大的心腹之患元芳就在皇城脚下,还有功夫满口叫嚣着“杀了逆贼窦元芳,朕重重有赏!”
围在他身前的玄衣男儿,正被元芳一番鼓动说得振聋发聩,想起方才两个无辜小儿,心内刚动摇了两分,又被皇帝命令唤回来……松动的心又重新硬|起来。
元芳在下头,料到上头赵阚会有此动作,又运足了内力,朝着城楼之上高喊:“我窦某人并非逆臣贼子,只官家为奸人蒙蔽,我等身为臣子,不可见其错视而不见!我等众人,今日所图唯一——铲除奸人,护卫赵氏江山!”
他口口声声是为“赵氏江山”计,明明白白直说自己无意于大宋江山,众人反倒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鼓动。
第117章 变天(二)
且说元芳在皇城脚下打出了“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的旗号,不说那些个本就摇摆不定的禁军消了迟疑,跟着一面高呼,一面高举手中腰刀。
整齐划一的口号,锃亮的银光,在熊熊火光映照下,自有一股雄壮气势。
那些皇城之上,本就有两分动摇的兵马司之人,愈发慌了阵脚。
那赵阚在人后急得跳脚,嘴里愤愤骂道:“莫听这厮扯虎皮,说甚‘赵氏江山’,真正姓赵的朕在此处,有他姓窦的甚事?!”
周围那几个士兵又有了两分迟疑。
要说若在元芳麾下,这般摇摆不定的士卒自是不可能见到的。他治军历来严厉,有哪个不服的,先打过他再说……军中本就有许多军规条律,只消在规矩之下办事,再凭真本事服人,倒是少了许多纠葛。
但这皇城司却不是一般“单位”。它本是当年德芳殿下设立的直接护卫官家的衙门,相当于官家的贴身侍卫,无论宫内宫外均能随侍于皇帝左右,露脸机会多,若遇上恰当时机,救驾有功啥的,封侯拜官不在话下。
故这皇城司在后来百多年相安无事的安乐日子里,逐渐演变成了升官发财的捷径。许多既非嫡又非长,继承爵位无望,走读书功名也没戏的世家子弟,就将这皇城司作为“职业首选”。
文不成武不就的世家子弟进得多了,上头长官碍于家族人情与面子,不好管理,那衙门条律早就名存实亡,日常军备训练只是去点个卯,甚至数年间只挂个名儿吃空饷的也不在少数……以至于这衙门就成了个花架子。
对下,看不上开封府的灰衣皂吏;对上,又被真刀真枪的禁军中人瞧不上……地位着实尴尬。这次捉拿窦家左各庄之事,本想着定是实打实的功劳跑不了了,哪晓得,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居然引来了真正的猴子,不,猴王!
十几个年轻人两股战战,望着城下被众人众星拱月的窦元芳……似他这般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家族昌盛,自己又文武厉害,样貌出众,人品名声极佳,现又身骑高头大马,身披战甲……这般光芒万丈的人生,才是他们一心期盼的!
赵阚自以为只消将世家子弟握在手中,就掌握了世家大族的命门,哪晓得,能来皇城司混日子的子弟,哪家没有十个也有七八个……恁大的家族,死了一个不成器的子孙,还有无数子子孙孙要保!
眼见着那几个“窝囊废”又要打退堂鼓了,赵阚晓得现在不是捶胸顿足之时,只得从近旁侍卫手中夺过一把刀来,对着靠他最近,脸色发白的少年捅过去。
那是个才十七八岁的少年,观他面上青涩与懵懂,怕是还未成亲,若放江春所在的现代,怕是高中都不一定毕业呢。
但此时,那少年却已经抽|搐着倒地上,因害怕而发白的嘴唇上,极速的涌出几大口汩汩鲜血来,那懵懂的双眼慢慢开始翻起了白眼皮——赵阚将刀子插-进了他胸腹。
那两尺长的大刀,趁他不备,从他背部捅|进去,又被同僚几个推挤一番,歪歪扭扭就朝后倒下,刀柄被地面一挤,又愈发往前推了半截儿,背后刀柄估计已全部没入胸腹间……只剩一半弯弯的沾了血滴子的刀尖露在外头。
众人先是愣了愣,任谁也想不到,背后捅他刀子的会是他们誓死护卫的官家。
其中有一个同样的白脸青年,比那少年要大了几岁,一圈青色胡茬显得成熟了几分。见到少年仰倒在地,口涌鲜血,“琅弟”的大叫一声,扑到地下去抱住他,哀嚎起来。
众人眼见着日日在一处的同僚就这般没了,心内愈发不是滋味。
那赵阚却只将拿过刀的手在龙袍上擦了擦,似是沾了甚脏东西一般,嘴里骂骂咧咧着:“废物,全是一帮废物,就这般吓得屁滚尿流,朕养你何用?”
众人亦只敢怒不敢言。
赵阚也不啰嗦,骂着就由几个内侍簇拥着回了宫,丢下几个十几个年轻人在城墙上不是滋味。
元芳眼见着赵阚下了城墙,身边两个长臂年轻人准备拉弓射箭,元芳抬手止了他们动作,淡淡道:“不急,后头自有他受的。”我窦家搭进去的孩子,他得付出代价。
想到大皇子那好孩子,虽与他同辈,却因他历来严肃正经,在同龄人里反倒有副长辈样子,被那孩子当长辈般尊敬,诗词歌赋他有不懂的,或是拳脚功夫有不通的,都爱向他请教。
这般纯善的孩子……就被他自私自利害死了。元芳想到此处,心内泛酸。
不急,他欠窦家的,会慢慢还。
赵阚下了城墙,被众内监与亲卫护着,直奔窦皇后的坤宁宫而去。
谁知才到门口,却见里头漆黑一片,外头乱成一片,她却睡得香甜?!赵阚心口那气愈发胜了,今日,他却是不……怕是就没人将他当皇帝了。
他大踏步将守门的太监踢醒,对着心窝子几个大马脚,那小太监在睡梦中就被他踢得岔了气,吐出口鲜血来。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大步进了皇后寝宫。
身后亲卫几人皱着眉,不敢说话。
“朕的好皇后,朕险些被你好侄子射死在城墙上了,你倒好,夜会周公?”似乎已意识到自己走上了绝路,赵阚不再遮掩自己性子里的暴戾,话说得极其阴阳怪气。
见他来了,寝宫内仍一片漆黑,掌灯之人都没个,赵阚愈发气闷,也不知是未看清,还是气闷不已,居然将脚踢在了桌脚上。
他想要似寻常人物一般,疼得龇牙咧嘴,想要破口大骂,但他是皇帝,是苍生之主……他不能令他们瞧了笑话!
可是,他现在已经被众人瞧了笑话!堂堂一国之君,被那姓窦的逆贼一箭吓得躲人后去……可不就是最大的笑话?!思及此,赵阚对窦元芳,对整个窦家的怨恨更深了。
若没有他们的贼子心肠,他哪里舍得纵容杨氏害死大儿?大儿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孩子,是他第一个孩子,他哪能没有半分感情?是他们亲手将刀子递到他手中,握着他的手,将刀插-进大儿胸膛!是窦家人害的!
若大儿没死,杨家就不会抬头,就没有请立太子之争,二儿与三儿就不会兄弟阋墙,不会两败俱伤……他,也不会再失去两个儿子,而他也不会失了刚笼络住的世家大族!都是窦家人害的!
窦家人害得他国不国,君不君,他若不杀净窦家人,他赵阚这一辈子就不配为君!
想到此处,他愈发狠了心,两个箭步来到皇后床前,凭着直觉大力掀开被子,里头一丝儿动静都没有。
就着后头亲卫提手里的灯笼,他这才看见,塌上空无一人,哪里有有窦淮娘的影子?!
“贱-人!”
他气得怒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发起问来:“这贱妇何处去了?大半夜不在寝宫,莫非是会甚野男人去了?!朕今日非把这淫-妇斩杀了不可!”
若有旁人在场,定要咋舌了,从小学诗书礼仪的一国之君,说起话来比田间地头目不识丁的农夫都不如。但他身旁的内侍却已习惯了似的,眉头都不见皱一下,只那几个亲卫低着头,也不知心内作何感想。
赵阚似没头苍蝇般在窦淮娘寝宫内找了半晌,也没见人,心内那口恶气更甚了,只叫嚣着要杀光姓窦的。亲卫看不过眼,提醒了句“官家若寻娘娘,可唤那门口内侍来问上一问。”
那小太监心口疼得受不住,却也只得咬牙忍了来到近前,跪着细细说起来:“娘娘用过晚食后就说肚腹不适,要奴才去唤太医来。起初奴才谨记官家吩咐,不敢离了这门半步,只催着林统管喂了几口水与娘娘……”
“后……后来,娘娘发作起来,道‘本宫腹中龙种出了闪失,你狗命不够还的’,奴才也不敢擅专,欲往前头去请官家旨意……只听说前头乱成了一锅粥,怕离得久了娘娘真出了闪失,忙急着往回赶。”
赵阚听他东拉西扯,半日说不到主题上,气闷不已,又对着他心窝子踹了一脚,可怜那小内侍也才十五六岁的年纪,又被踹翻,趴倒在地,半日起不了身。
那几个内侍愈发不是滋味,这问话本就要有耐心,若无这耐心,他自可去一旁自在坐着吃茶,他们代劳便是,对着这小内侍发威又有何用?
赵阚见他那窝囊样子,想到窦淮娘已不知去了何处,元芳他拿他无法,邓菊娘那老货被寿王护着,小崽子不知所踪……这窦家人他还如何杀光?心内那口不甘之气,似一把熊熊烈火,烧得他眼睛都红了。
身前几人战战兢兢间,却忽闻一声轻笑:“呵,官家真是龙威甚重呢,好见不得的威风!”
那一声再熟悉不过的嗤笑与讥讽,刺激得赵阚心头直跳,站起身来指着门口怒骂:“朕的中宫娘娘大半夜不歇着,跑出去做甚?可是去寻你那好侄子?哼!你窦家人一窝狼子野心,朕高官厚禄倒是喂出了一窝白眼狼!”
窦淮娘也不与他逞口舌,只由林统管扶着跨进门来,对着他讥讽一笑。
二人十几年的夫妻了,赵阚被她的笑刺得眼眶发酸。她就是这般高高在上,一副万事运筹帷幄的姿态,凭甚?他才是天下之主,才是万民|主宰,凭甚她要与她抢这气势?她从小被邓菊娘和窦振南疼宠着长大,被万千男子心悦,有花不完的银钱……她还有甚得不到的?
他自幼丧母,母妃临终前交代要看顾好一母同胞的弟弟,直到成年前,父皇恐怕都不知有他这个儿子存在……他已然如此不幸,窦淮娘凭甚还要与他这个一无所有的皇子争夺好容易得来的风光?
这种不甘与自卑,似一棵带了倒钩的铁刺,扎进他心尖,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一无所有,她的万事不愁,气定神闲……他就要感慨命运的不公与残忍。
她就不能似旁的女子般,学学三从四德,养养温顺性子?其实他宠爱杨氏的原因很简单:杨氏懂收敛,性子温顺,他不管她背了他如何娇纵跋扈,只消对着他时温顺似猫儿,他男子汉的威风得有用武之地就行。
但窦淮娘呢?对着旁人倒是贤惠大方,一对上他,动辄指摘他的不是,他是她的天,她凭甚要如此对自己的天?
这般掐尖要强的女人,为何要成为自己的妻子?
殊不知,这样的妻子却是他自己死皮赖脸求娶来的。
窦淮娘见他大睁了双眼,死死盯住她,似一条发着幽光的毒舌。在这冬月的夜里,身上披肩也挡不住她心内的寒意。
“赵阚,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窦淮娘自嫁与你,为了你的大业,整个窦家可谓鞠躬尽瘁了……为何你还要置烊儿于死地?”窦淮娘一字一句地质问他。
“呵,莫说鞠躬尽瘁的话了,你们窦家安的甚心?路人皆知!不就是盼着朕早死,死了好给你们的烊儿腾位子?烊儿……确实是个好孩子。”
见窦淮娘眼中泛起水光,那水光在宫灯映照下,似一片温柔的波光,微微荡漾……他居然变|态的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似是找着了甚“窍门”,继续往她心窝上撒盐:“烊儿是好孩子,文韬武略,朕这众多儿子里,没有哪个及得上他的。还记得他从出生,就被父皇抱在膝头,道这孩子比我们几个儿子还肖他老人家,我们都未得过这般夸赞。”
窦淮娘眼里水光更胜,忆起了自己儿子从小的懂事与能干,整个人都温和下来。
赵阚继续道:“还记得他八个月,第一次唤出‘爹娘’的时候,朕高兴得紧紧抱着他,将他抛到了半空中,乐得他露出了下方牙床的两颗小米粒来,你却急得在旁骂我,说甚小儿魂魄不齐,怕吓掉了他的魂……当日,朕以为朕会是这世间最好的爹,你会是最温柔的娘……”
窦淮娘眼里的水光就化作了清泪,顺着洁白无瑕的脸旁滚落。
“他四岁就会背诗,五岁会认字,六岁能跟着元芳上演武场,每日间读过诗书,就跟着元芳练武,小小的他,连走路走急了都会摔倒,却日日风雨无阻的习武,跌倒了沾了一身灰也不敢与我们说,只自己悄悄换了衣裳才来请安……真是个懂事体贴的好孩子。”
窦淮娘任泪水滚落,只紧紧咬住下唇,似在咬牙切齿,又似在强忍人世间最大的痛楚:“莫说了。”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儿,她衣不解带领大的孩儿,他痛了饿了只敢与自己说的孩儿,她那许诺日后选妃要选最孝顺女子来伺候母后的孩儿……她比哪个都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