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宿敌登基了 第34节
作者:如何如何      更新:2022-06-29 00:32      字数:3327
  如今这消息来的不算慢。
  跪着的梁英关忽然问了句“牢房那边……”
  容亁低叹了一声。
  “没受什么罪吧。”
  梁英关拱手“暗卫寸步不离的盯着呢。审案的人是杨家的公子,连根头发丝都没掉。”
  话是这样说,容亁止不住想着,这人一身细皮肉,以前稍微碰一碰都要青上个大半日,睡稍硬点的床都彻夜失眠,在牢里头的日子,怎么也算不上好过。
  其实,真正让容亁生气的,是谢安那日说的话。
  谢安后悔救了他。
  他说,恨不得杀了他。
  那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容亁恨不得把眼前的人撕个粉碎。
  可他有什么资格?
  他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谢安这一生最大的悲剧来源,就是他。
  容亁从来不信因果报应。
  他钻营算计,坏事做尽,手上数不清的人命债,从来没有害怕过报应。
  只是谢安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他心脏疼的发抖。
  他这一生,没有几个在乎的人了。
  他在乎的,都死了。
  剩下的这一个,恨他入骨。
  他已经不再是废宫中那个连听一声打雷都要吓的瑟瑟发抖的孩子了,到了现在,听到那一句话,仍然像是冰冷的利剑,寸寸割裂了血肉。
  那一瞬间许多阴暗的念头泛上来,他看着谢安倔强又漂亮的脸,心里淡淡的想着,反正是不能喜欢了,留住人也是好的。
  折断他的手脚,把人困在身边。
  哪怕恨他入骨,也逃不开他的手心。他贵为天子,一个小小的谢安,怎么就要不得?
  只是手触碰到谢安冰凉的面颊的时候,心却软成了一滩水。
  容亁是个冷硬的人,一颗心,却从来没有那样柔软过。
  他怎么能对这样的谢安下手?
  谢安救了他。那时候的谢安,是喜欢他的,他无比确信这一点。
  只是那点喜欢,终于在他回来,冰冷的刀上染透了皇室的血,景和宫中噩梦般的一夜后,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到了现在,他终于承认,他留给谢安的,都是噩梦了。
  对着赵戎的时候,谢安嬉笑怒骂,眉眼鲜活,那是容亁从来不曾见过的谢安。在容亁面前的谢安,永远都是带着一身的刺,脸色雪白,眼中惊惧。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他害怕自己忍不住,对谢安做出来什么不可挽回的事。
  容亁顺着魏琅的心把谢安下了狱,装模作样的审,也不指望他们能审出来什么。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这大魏,马上就要变天了。
  梁英关问容亁要不要亲自看看谢安的时候,容亁先是怔了怔,然后摇了摇头。
  人们常说君心难测,帝王的心思哪里是那么容易被人揣度的,然而梁英关还是想,也许陛下,只是怕见了谢安横眉冷对的样子。
  这一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随着小皇子伤重不治和恪王殿下大丧的消息在民间传播开,关于新帝迫害前太子的市井流言呈嚣日上,朝廷堵的住官员的口,堵不住悠悠百姓的口。大魏民俗开放,文字狱是前朝的事了,于是许多影射皇家的故事便被摆上了戏台子,有的被写成了话本广传于世。恪王殿下大丧后恪王殿下母族一派人心涣散,也远不像恪王在世的时候一般拥立年轻的皇帝了。更兼之皇帝后宫无嗣,又执意不肯选秀,十几个大臣在殿外磕翻了头,皇帝也不曾理会过。
  朝廷的戏一日唱过一日,北境的战报也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城。被打回了老家的突厥人卷土重来,甚至联合了北境数十部落,大军压境,裴钰远在西南,韩肖在边关死守着,眼看便要撑不住了。梁英关手里握着禁卫军和暗卫营,一时之间,朝廷中竟是无将可调。
  于是,皇帝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决定。
  这时候,倒是没有朝廷的大臣出来阻止了。
  容亁知道,一步一步,这都是魏琅的陷阱。
  终于把他逼到了这一步,魏琅应该很开心吧。
  他比谁都清楚,魏琅,在收网了。
  魏琅知道朝中无将,到时候领军前去的只有他这个皇帝。
  他想让容宴名正言顺的坐上那把椅子,那他这个皇帝,就得名正言顺的死。
  战场上刀剑无眼,就是他真的遇刺身亡,也可推说是蛮夷人所为。
  图穷匕见。
  这一去,不是荣华路,就是黄泉路。
  容亁久久盯着殿内的这把龙椅,嗤笑出声。
  他一步步顺着魏琅的陷阱踩过来一一
  魏琅便以为,他赢了吗?
  皇帝御驾亲征的那一天,恪王殿下的丧仪还未曾撤下白幡。亲王丧仪,民间是要挂满足足六十日的。
  满城的白幡飞扬。
  战场上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谁能知道,今日走的这些儿郎,他日回来的时候,能有多少人?
  或许都一腔热血,洒在了异乡的泥土里。
  而在这前一天,刘长卿接到了皇帝的密旨,旨意由梁英关传达。刘长卿怔怔的,梁英关便补了句“皇上的意思,还不明白?”
  刘长卿知道,这事,不是他该多问的。
  于是点头。
  当天夜里,小皇子的案子,便匆匆作结,成了悬案
  此后无人敢查,无人敢碰。
  直到真正的皇子允在民间长到十岁,回到魏宫,此案背后惊心动魄的权利争斗才被揭开。
  刘长卿亲自带着人,打开了关押着谢安的牢门。
  第57章 大军
  大军出发的那日是清晨。
  谢安穿戴着小兵的衣着,混迹在帝王帐下,皇帝的骑兵队伍中。
  皇上的亲卫队足足千余人,多他一个混迹进去,连片水花都打不着。
  这是皇帝的意思。
  谢安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大军出发的前一天夜里,梁英关命大理寺丞刘长卿将他从大理寺中提了出来。
  北去的路程漫长,大军走走停停,越是往北,越是荒凉,千里黄沙覆盖,很难想象还有百姓生活在这样艰难的地方。
  隔着汹涌的江水,大魏边境一分为二。邑城西近突厥人的势力范围,此处的百姓常年靠着与关外的贸易为生,一朝战争起来,便有数百万人将要流离失所。
  便是在冬日里的一个寻常日子,苦守着邑城的韩肖迎来了长安城内二十万大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家之争,向来看中粮草,护送粮草的是谢锦,比大军足足早到了五日。
  隔着一道江水,兵马对峙。皇帝一到,全军的将士都仿佛有了主心骨,个个欢呼起来。
  谢安骑在马上,诸日里赶路让他身子有些沉重,一时间马匹深陷沙地,他牵着缰绳拽,马匹踏着四肢,却怎么也走不了半步。有道影子打马过来,牵住了马上的缰绳,鞭子抽了过来,马儿受了惊吓,从泥地里挣扎出来,那人从马上扯过了谢安,人便稳稳的落在了他的马上。
  竟是谢锦。
  谢安微微抬头,谢锦乍然见他,目光惊疑不定:“是陛下……”
  谢安睫毛垂了下来,想同谢锦说几句,战场上刀剑无眼,让他多加小心,到底没说出口。
  谢锦目光黯下来。
  谢安出现在这里实在超出他所料。但是既然出现在这里,那定然是不追究了。陛下为什么不追究?或者,陛下知道真相,却选择掩盖下去?
  为什么要掩盖?
  谢锦总觉得这里头有事。小皇子的案子后头,只怕迷雾重重。
  谢锦身上带着军功?虽然皇帝想栽培他,但是到底年轻,同梁英关,韩肖裴钰这些大将差了些,是以只挂了个副帅的衔。
  他骑在马上,看着立在沙丘的谢安,便又想到了皇帝的那些不为人道的心思,拳头便握的紧了起来,在谢安准备走的时候,他忽然叫住了谢安“若是陛下做了什么事……”
  谢安停住了脚,他站在沙丘上,对着他的弟弟,一字一句道“那也同你无关。”
  谢锦半句“我会护着你的”便没有说出口。
  邑城风沙之大远非京城可比。韩肖将年轻帝王迎进了帐中,见他们的陛下虽风尘仆仆,眉宇间却未有疲态。
  “朕一路马不停蹄,便是忧心着邑城的状况。”
  韩肖叹息:“陛下,这地方民风彪悍异常,又由于常年乃兵家要塞,战乱实在是司空见惯,百姓们饿了,这换子而食的事情都常有发生,突厥人得了城,男人们是一个都活不下来的,女人们只怕都要被当做牛马烹食。好在陛下前几年捅了这突厥人的老窝,百姓们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却不料这突厥人又勾结草原部落,联合犯我边境。”
  容亁皱了皱眉,道:“这是朕的错,前几年忙着京城的事情,竟不知道治下还有此等事情发生。”
  韩肖道:“只是眼下这情形也不是个办法,陛下可有良策?”
  容亁正色道:“如果以谢锦的名义修书一封于突厥可汗,称其愿与突厥合作,大开城门等他派兵,是否可行?”
  韩肖睁大了眼睛一一“陛下的意思是?”
  “突厥可汗应该会相信,他不会觉得谢锦在以此计诱他。因为此信一但泄露,谢锦必死无疑。待他大军主力入了城,便是瓮中捉鳖了。”
  “只是谢锦如何能得突厥人的信任?”
  谢锦来的时候,便见陛下同韩肖已经在商议着什么,他越听面目越沉重下来:“陛下莫不怕我当真同突厥里应外合,卖了这邑城?”
  到那个时候,不只邑城,京城危矣。
  容亁冷眼看着他,忽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