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高相国的宴席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2-12-10 16:53      字数:2044
  杨怀仁受到了高相国府的高规格接待,杨怀仁也毫无压力,也许是真的感觉太累了,美美的一觉睡到了过午,沐浴更衣之后,才有相府下人说家主已经下朝回来了。
  正好是饭点,高升泰便设宴招待了杨怀仁,只不过没有人作陪,相府正厅里只有高升泰和杨怀仁二人用餐。
  杨怀仁看了看桌上的几道菜,倒还都算制作精致,只不过数量和菜量并不算多,十道菜四荤四素,外加两碗汤,就是高相国府接待上宾的宴席了。
  杨怀仁并不会觉得高升泰抠门,也许这就是高升泰的待客习惯,或者是大理国的风俗使然,再说几道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非常具有大理当地的特色。
  鸡鸭鱼肉也样样俱全,饵块并不像民间最常见的烤来吃,而是做成了一道汤,奶扇也并不过油,和面饼层层叠叠堆起来蒸熟,有种西餐里披萨的韵味。
  中国人讲究饭桌上谈事情,但不代表杨怀仁要在饭桌上对高升泰“篡位”的做法进行质问,高升泰似乎也懂得杨怀仁此行大理国的目的,便也不会自己首先开口提起扫了大家用餐的雅兴。
  一老一少微微行酒,闲谈了些风土人情和地方趣事,气氛倒是非常融洽。
  杨怀仁发现高升泰这个人吃的很少,十道菜几乎都是先请杨怀仁品尝,然后自己象征性的动一动筷子夹一口,之后并不会吃第二口。
  最后他用过了一小碗米饭,便算是吃好了,整桌菜基本都被杨怀仁一个人吃了一多半,他昨夜又天空又大海又火山的耗费了大量体力,是真的饿了。
  高升泰便微笑着看着杨怀仁狼吞虎咽,也并不觉得他失礼,反而觉得这位来自大宋的年轻郡公,和寻常的大宋官员不同,这个人,很实际,并不玩虚头巴脑那一套。
  见杨怀仁吃好了,高升泰让杨怀仁意外的是,他竟然把两人吃剩下的饭菜吩咐下人端去给自己的儿子们吃。
  杨怀仁没法不讶异,如果说一个年逾六十的老人饭量小他可以理解,可把自己吃剩的给儿子吃,是不是也太节俭了?或者,是他在作秀?
  作为大理的相国,虽然目前还没有自立称帝,但他已经是大理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他一不住皇宫,二又节俭的令人发指,这么做实在没有道理。
  高升泰似乎察觉到了杨怀仁脸色的变化,微微笑道,“在我们大理,食物并不像大宋呢么丰富,很多地方的百姓还在为一日两餐发愁,所以不论是在谁家里,浪费食物都是最大的罪过。
  而在我们的风俗习惯中,子女享用父母用剩下的食物,是一种尽孝道尊长辈的表现,如果不给他们吃,他们便会觉得自己没尽到孝道,也是一种罪过。
  老夫身为大理相国,自然要为大理的万民做表率。”
  高升泰说得坦坦荡荡,杨怀仁也只能心生佩服,微笑着点点头表示了心中的歉意。
  桌上的食物撤走,冒着浓浓香气的普洱茶被下人端了上来,高升泰亲自给杨怀仁斟了茶,这才问道,“不知杨郡公此来大理,可是受大宋天朝皇帝所托?”
  杨怀仁忽然心情很复杂,他和高升泰接触的很少,但从这些接触里,他发觉这个老人和他来大理之前,从听说过他的事情形成的一个初步的印象里,竟然和来到大理之后的所见所闻,竟是大相径庭了。
  高升泰现在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老头,他言谈淡泊,举止儒雅,生活节俭,为人正直,性情坦荡,和传闻里那些谋朝篡权的什么大奸臣大权相的形象,完全不搭边。
  当然,也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断定了这个人骨子里的性格如何,也许是人家把内心隐藏的很深,在他一个外人面前掩饰的很好呢?
  杨怀仁心想既然高升泰自己提出来了,他也没有必要跟他绕弯子,便直接问道,“不瞒高相国,大宋皇帝陛下给小子安了个钦差大人的名头,非要小子来西南巡视。
  小子心想我在大宋也是个吃皇家闲饭的,实没有多大本事,陛下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我,小子唯恐辜负了陛下的美意。
  后来陛下偷偷把小子留下来,告诉小子这一趟巡视西南是假,暗中来大理打探当下权力格局的虚实是真。
  小子心道这事小子就更干不了了,一来大理国我人生地不熟,二来我对外交和政事一窍不通,如何办得了这么复杂的差事?
  可小子受大宋皇帝厚恩,不来不行啊,所以这才赶鸭子上架,追着公鸡要鸡蛋,就这么硬着头皮来了。
  我觉得吧,其实你们大理国的内政,我们大宋的官家也不过是关心一下而已,并不想多加干涉,关键是不管大理谁当家,咱们宋理之间的关系还要好好相处,是不是?
  所以小子从进了大理国境就一直糊涂呢,还请高相国给小子指点一二。”
  高升泰并不会因为杨怀仁口口声声自谦的称自己是小子,或者像他说的那么糊里糊涂没有真本事就会当了真,更不会低看了他,而是面带笑容认真的听他叙述,还不时的点头附和。
  只是老高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不是个泥巴塑的,杨怀仁装傻卖呆,在他眼里就是这小子自作聪明了。
  像昨夜在东门外密道中发生的事情,换了个脑袋稍微有点不灵光的,估计早死了八回了,哪里能坐在这里跟他耍小聪明呢?
  况且既然他身为大宋的郡公,还是因为战功被赐封的郡公,又被大宋皇帝任命为钦差,谁要当他全凭运气而没有真本事,那谁才是傻子呢。
  “杨郡公自谦了,老夫早有耳闻,杨郡公不仅才高八斗,厨艺还冠绝天下,归雁楼上只凭着一道鮓便名扬天下;
  通远县清平关下,以数千边军大胜西夏野利图里两万精锐,纵观古今,如此少年英雄也屈指可数。
  杨郡公如此的智慧和勇气,文武双全说来实不为过,老夫都自叹弗如,何苦来如此自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