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第606节
作者:
香酥栗 更新:2023-12-18 16:01 字数:4141
王一城失笑:“我是可以告诉你们,没死人,真的,我说了就没意思了。”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读文字的时候跟着剧情走才有意思,这样单一的说一说没意思的,不得不说,父女俩的脑回路都是一样的。王一城:“一共就五期,真的很快的。”
说完,王一城就赶紧拉着蓝凌走人。
王一城跟蓝凌逃跑了,蓝凌倒是真心感慨:“果然这有波折的爱情更让人印象深刻。”
她是明白的,自己算是输了。
王一城:“这只能说明我还会用技巧,不代表你写的不好。”
蓝凌骄傲:“这我当然知道。”
王一城笑了笑,心说,你大概不知道,他这还是受了顾凛和徐小蝶的启发呢。这两个人就不能好好处对象,总是作死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然后乐此不疲,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潜意识会这么干。
所以王一城就想,这种历经磨难的故事,可能会戳中很多人。
果不其然啊。
王一城这下子算是体会到一夜成名的滋味儿了。之前他算是初出江湖小有名气,现在就是名气大涨了。不用别人说,王一城自己都能感觉到,以前他也有出版,但是学校可没人找他。
顶多是瘦子还有周建设他们调侃两句。
但是现在吧,就不同了。
他甚至每天都能遇到堵着问情节的,所以你看……
王一城对自己的感觉还是有明确认知的,而且,他自我认知也是没有错。像是现在杂志社就忙活的不行。门岗大爷直接扛了一个麻袋上楼,说:“白编辑,白编辑你们编辑部的读者来信都放不下了,我给你们送上来了。”
白编辑:“行,我来,谢谢你啊大爷。”
门岗大爷摆手:“最近的信都是你们的。”
他们社里并不是他们一本杂志,好几本呢,不过最近只有他们最多。数量牢牢吊打了。
白编辑给信都倒了出来,拆开一封,嗯,又拆开一封。
“是不是都是写给王一城的啊!”
白编辑:“胡说,也有写给我们社里的。”
相比于外面的人不知道剧情,他们可是传阅过稿子的,自然知道情节,坐在白编辑对面的李大姐忧愁的说:“现在就这么多,以后结尾可怎么办。”
“啊,那还能怎么办,故事就是这样的,改了就没那个味儿了。”
“这个小子写的真的很好啊,我现在想想还觉得想哭,你说晚秋那么好,这命怎么这么苦。”
“王一城不做人啊,谁能想到这货是写喜剧的?这女主角惨,女主角惨完了男主角惨,男主角惨完了又女主角惨。不做人,太不做人了。”
“我看啊,今年最红的就该是他了。”
“没这么夸张吧,这个故事虽然读者反响很好,但是总体热度不算大,报纸上的读后感也不是很多。”也有人觉得爱情故事嘛,都是小情小爱,算不得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的,毕竟,现在还是很流行上价值的文章,大家对这种也更关注,像是一个民国爱情故事,属实不算什么的。
爱情故事本来就不算是很有热度的题材,这个背景还放在了民国,那热度肯定是更小的。
不过这虽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不是读者的想法,来信就说明了,大家还是很喜欢看爱情故事的。白编辑:“这才两期,也不知道热度会怎么样,看着倒是很好。我觉得王一城这人写文章真是有一手,他是什么都能写,喜剧悲剧都游刃有余。我可得多鼓励他,这些人啊,最好是多勤快一些。对了过几天咱们社里不是组织了作家采风,到时候我们可以再多聊一聊,鼓动鼓动他多投稿。”
李大姐:“哎不是,隔壁王编辑生怕你挖墙脚,你晓得不?”
白编辑:“……”
他说:“王编辑每次看见我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仿佛被我抢了老婆。”
大家都笑了出来。
“大家都是一个社,可不能内斗啊。”
“我可没这么想,不过我觉得,王一城在我们这边一样能发啊,他也是跟我抢。”
按理说,谁的作者就是谁的,编辑不会换。但是他们不是一个编辑部,虽然是一个单位的,但是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两个部门。所以彼此互相争抢也是常见的。
白编辑也很有战斗力:“反正他别想赢过我。王一城多适合写爱情故事啊。”
“有一说一,我觉得他写喜剧有意思。”
“你咋还拆台,反正王一城我的抓住了。”
白编辑碎碎念,同样的,王编辑也在碎碎念,说:“这个小王啊,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啊,我可不能让她抢我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我跟王一城那是老关系了。”
他也是念叨个不停。
王一城这还成了香饽饽了。
有时候啊,出名就在一瞬间,王一城现在在喜爱文学的读者中,是有了不小的名气的。这不,连载第三期上市的时候,也是王一城他们采风的日子。
本来王一城也想叫上高铮一起的,反正自费,不过高铮要回省城抱着他外公外婆搬家。老爷子真的调到了首都,他们既然要搬家,高铮放暑假就当然不让了。
高铮不在,王一城倒是也不担心什么,他们这一行可是好几十人。
这次同行的人,除了报社的编辑,还有邀请的作家,还有一些事自费的家属。这也不是报社不讲究,而是他们都是国企,总是要守规矩的。
这安排作家是正常的,但是安排家属就不怎么合适了。
不过考虑有些人难得出门一次都想旅旅游,所以也是允许带家属的,不过别看这么说,真的带家属的没几个,毕竟,要花钱啊,出门一趟,谁知道花多少钱。
带家属的不多,但是王一城带了,不仅带了,还带了两个。
这次杂志社邀请的作家,并没有邀请蓝凌,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他们邀请的都是活跃供稿的,也不是说一定是给他们,就是现在活跃的,都是要邀请的。
蓝凌只投稿一次,而且明显志不在此,所以那边并没有邀请她,甚至不知道蓝凌是王一城的媳妇儿。
一大早的,三个人这才提着行李包出门。
王一城又把自家狗狗托付给了瘦子。
瘦子,一个尽职尽责的饲养员。
瘦子:“如果不带礼物,下次就别想我帮忙!”
王一城:“这还用说?咱们是什么关系。”
瘦子:“呵呵。”
王一城领着两个人一起来到车站,这种集体活动,王一城还是很有素质的,从来不会迟到。他们过来的时候不是最早的,但是也算是中不溜儿了,还有好些人没到呢。
王一城四下看看,心里有了几分数儿。
这一次邀请的都是小有名气或者是活跃的作家,不过这些人却不一定都在首都,可社里邀请了,他们也基本都会来。如果是外地的,都会先来首都,在一起去苏杭。
毕竟啊,这有人全权报销,咋可能不来呢。
谁不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啊!
王一城领着两个人一到,立刻就有人注意到他们了,没办法,无他,唯出众。
王一城是很符合时下审美的,现在的当红小生是谁,那是朱时茂,浓眉大眼的。王一城恰好也是这种类型,不过他长得更秀气几分。因为还在读书的关系,人也显得很清爽。
现在的作家,早几年也是文化人,多少日子都不那么好过点。日子过的苦一点,生活的痕迹在身上就很明显,有不少人都带着沧桑。不过再看王一城就不是了,这厮真是……说他是电影明星都有人相信的。
他一身白色的短袖衬衫,藏青色长裤,这是时下知识分子常见的打扮,不过因为个子高,人又腰杆笔直,他就穿的很精神。真是鹤立鸡群。
因为出众,看过来的人自然多。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还领着两个女同志。
两个女同志也都长得好,不过宝丫还是有些像爸爸的,虽然她是鹅蛋脸儿,但是眉眼间像王一城还是挺多的,两父女脸型不像,但是眼睛却格外像。
这眼神像,人就像了大半。
大家都琢磨,这是妹妹吧?总归不能是女儿吧?
再看王一城,这也生不出这么大的女儿啊。
王一城长得太年轻太好,宝丫长得太高,这真是两方面造成的。
因为是要做火车的关系,蓝凌和宝丫都没有穿裙子,毕竟出门在外不方便,两个人都是以方便为主。宝丫穿了运动裤运动鞋,搭配了一个白色的老头衫,普普通通,一点也不出挑,但是这一身儿穿在身上,倒是衬托的青春洋溢,清新极了。
但凡是换个人穿,都未必这么好看,主要是脸能打啊。
大概是看到父女俩都穿了白上衣,蓝凌索性也穿了一件白色的上衣,就她说,这白上衣倒是不怎么适合出门,太容易脏了。但是也算是配合那爷俩儿了。
大家都互相打量,王一城倒是自来熟,主动跟人打了招呼,客客气气的:“你好,我是王一城,这次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出门采风,不知道阁下怎么称呼?”
他率先向周围的大哥发展,这位有点秃顶的也是客气人,说:“石少青,大家都叫我老石。我是从津门过来的,咱们这还是不是还得等一会儿?”
王一城:“估计快了。”
他看了看时间,说:“还有二十分钟车才能到,我也是怕迟到,所以早点过来。咱们等车没事儿,总归不能让车等咱们,也不能等啊。”
“对对对,哈哈哈,哎对,我记得你,你写的是那个《瞧这一家子》,我有买你的书,你第二本我也买了,真的很有意思。”
王一城:“您的书我也看过的,您写过……”
王一城记性好,他本来就是会读书的人,这次要出门,他大概也问过都请了谁,稍微也简单了解了一下。所以现在聊起来真是一点也不陌生的感觉。
蓝凌:“……”
你昨天之前,还不知道这位石少青是谁。
两个人相谈甚欢,很快又有几个人加入进来,大家知道王一城是北大的学生,也多了几分羡慕。他们有些人不是不想读,实在是当初太穷了,也有的是错过了。
当然也有读过大学的,不过王一城算是名校,自然还是让人高看一眼。
这年头,读书人,知识分子真是很受尊敬,再过个十年,八成就有人说“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了,你说离谱不。好在王一城不是穿越党,他不知道这个。
作为拥有前世记忆的读书人,他对知识还是很渴望也很尊敬的。
有些人虽然不如他的学校更好,但是有才华总是可以被尊敬,王一城也不是虚应,真是实打实的唠起来。这人就是这样,他要是乐意,就能让人很舒服,没一会儿就跟周围打成一片了。
这才哪跟哪,石少青就一口一个老弟了。
他倒是也好奇:“这两位是……”
王一城介绍:“你看我,看不到这么多作家光顾着自己高兴,都忘了介绍了,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我媳妇儿蓝凌,也是我大学同学。这是我闺女。”
他对蓝凌倒是没什么,但是说起闺女倒是拦住闺女的肩膀。
可不咧,现在人都拘谨,就算是夫妻,在外面也不会做什么很亲密的动作。不过自己闺女,这就无所谓了。
众人:“!”
大家惊讶的看着王一城,好半天没反应过来。这时王编辑过来了,宝丫乖巧叫人:“王伯伯好。”
王编辑:“美宝同学也来了啊,你们这是咋了?哈哈是不是被镇住了?我第一次见王一城的时候也没想到他会有这么大的闺女,只能说面向嫩能骗人啊。这是王一城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