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文原配不干了 第63节
作者:
葡萄救我 更新:2024-03-22 15:42 字数:4136
陈知意应了一声, “好。”
又沉默了一会儿后, 两人才挂断了电话。
躺在床上,陈知意整理了一下思绪,按照时间线来说,再过二十多天,就会到她收网的时间了。
她手上早就有了大笔的钱财,再加上未来《迈克》可以预见到的,大笔的分成,其实已经足够她舒舒服服的过完下半辈子了。
那为什么还要漂洋过海的,冒着风险来捞这么一笔钱?
陈知意心里有一个想法,单单挖帝国的墙角算什么本事?真正的勇士,应该敢于擅用敌人的金钱,来养活自己的国家。
她是知道我们的国家在艰难的时候,是有多缺钱的。
这么一大笔钱,不要白不要,搞完钱她就去资助自己的国家!陈知意在等,等一个入手的最佳时期。
在这期间,为了不引人注目,她并没有动用白计宁那边的资金,而是用自己手上的钱,委托格林先生,陆陆续续的小金额买入了,不少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的股票。
格林先生十分不解,“小姐,恕我冒昧,当前的股市,真的不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您手上既然有这么一大笔钱,做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执着于这家公司的股票呢?”
他从收到雇主的吩咐,将他手上的资金委托授权,全权转交给这位陈小姐后,心里就十分不安。
从这位小姐疯狂买入一家矿业公司的股票的行为来看,她显然是个股票小白,而股票并不是娇小姐们打扮洋娃娃的游戏,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赔到倾家荡产。
之后在多次的交谈试探中,令格林更加不安的是,这位小姐虽然对股票市场说得出一点见解,但就是这样一知半解的贸然下手,才最有可能执迷不悟的着了其中的道。
可能现在最值得他庆幸的是,这位小姐目前还没动用雇主赋予她的权利,只是用试探着小股买入,但即这样,她目前投进去的钱,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
随着当前股市越发低迷,格林作为一个金融老手,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风雨欲来的气息。
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控的边缘。
他越发对手头的业务谨慎起来,但陈知意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仿佛手上投出去的不是钱,而只是一个个数字一般。
“陈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劝您,目前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危险,您如果不及时收手,前方等着您的很有可能是一场巨大的财务危机。”格林语气严肃。
“格林先生,您的确是一位十分尽责的股票经纪人,”陈知意语气顿了顿后,才继续开口,“但我要等的,正是这场危机。”
格林的判断是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陈知意手上握着的股票一路走低,而首都证券交易所的上方,似乎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阴云,继多年前的那场席卷新大陆的经济危机后,新的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三月中旬,新大陆第三大信托尼克伯克,在对联合铜业公司的收购计划中,宣布失败。
本就岌岌可危的市场,因为这则传言,瞬间变得更加动荡不安起来,人人都挤到银行来提取现金,生怕晚了一步,存钱的银行就倒闭了。
尼克伯克不堪挤兑,这家信托公司的倒下,成为了多诺米骨牌连锁反应中的第一张牌。
三月二十日,恐慌让银行间出现“惜贷”现象,市场资金流动性,几近陷入停滞。
三月二十四日,流言像是病毒一般,迅速的传染了整个首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低的时候到过57.56点,股市市场几乎陷入停盘状态。
无数金融机构倒闭,利率一飞冲天,市政府无法发行债券,新大陆帝国的股市一泻千里。
也正是在这一天,陈知意正式动用了白计宁交给她的资金,委托格林再度购入了一笔田纳西矿业公司的股票。
在当前市场上全是抛售的情况下,这笔不同寻常的买入,按理来说应该是十分显眼的。
但陈知意深谙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每次购入都是小笔金额,此举虽然被一些有心人关注到了,但因为数额太小的缘故,暂时还未引起真正的大人物的注意。
这是一场真正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新大陆首发,最终扩散到全世界,甚至未来的一场世界性战争,也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深远影响的缘故。
但从历史书上知道这寥寥的几笔评价,和亲眼目睹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其中的差距还是让陈知意沉默了不少。
无数破产者在证券交易所门口绝望痛哭,甚至于痛苦自杀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来。
她吩咐侍应生送来的报纸里,每天都有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报道,等到一周后,《新大陆日报》上甚至出现了“如果不能度过这场危机,新大陆经济将陷入全面崩盘”这类危言耸听,却又让人沉默到反驳不得的报道。
格林先生越发焦躁,因为这位小姐,还在缓慢而坚定的小笔购入田纳西矿业公司的股票。
巨大的压力下,格林先生两鬓仅剩的头发,掉得越来越厉害。
乍一看,陈知意每次买入的股票都只是小数额,但多次积累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笔惊人的规模,一旦这笔钱全部赔光,即使是了解白家财力的格林,也忍不住为这位工作了多年的雇主捏一把汗。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陈知意再度迎来了,两位艾斯莱斯奖组委会成员的亲自上门劝说。
艾斯莱斯奖每年四月份颁奖,他们的这次上门,将会是陈知意能入围这个奖的最后机会,但很可惜,他们还没说完来意,这位陈小姐就一脸冷漠的要将面前的门关上。
什么时候新大陆的国籍,也成了求着黄种人人家也不要的滞销品了?
两人心梗了一下,侧头望向一旁极力促成此事的周寻南。
周寻南深深的看了陈知意一眼后,温和的开口,“陈小姐能否赏光,借一步说话?”
出于曾经同样在南城生活过,以及对这位先生一口流利乡音的好感,这次陈知意没拒绝。
而且陈知意记忆力一向很好,她总觉得这位周先生有点眼熟。
这家酒店的地理位置极优越,装修又高档,这时间有不少金发、红发的外国人,衣冠楚楚,打扮时髦,在露天阳台边悠闲的吃下午茶。
陈知意落座后只点了一杯咖啡,这段时间她精神压力很大,
偏爱这类能提神的饮品。
倒是周寻南,招过侍应生后,点了一道颇为浪漫精致的的甜品塔。
这是他一直很想做的事情。
请陈知意喝舶来的外国汽水,或者给她买昂贵时髦的外国小蛋糕,体面的走到她面前,而不是只能躲在暗地里,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只能看着白家的小少爷送她回家。
如今实现得倒也不算晚,而且他和陈知意之间,以后还会有不少时间。
“周先生是什么时候去南城的?”陈知意好奇的问。
“我十七岁之前,都在南城生活,”说到这里,周寻南停顿了一下才开口,“那时候我是在东街念书。”
南城的生活对周寻南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难堪的一段时期,其中只有陈知意是唯一的亮色。
陈知意念的私塾也是在那附近,他期望她能想起来,又清楚的知道,他们之间唯一的交集,对自己来说是毕生难忘,但对她来说却可能只是一场小小的意外。
陈知意闻言惊讶的抬头,“这么巧吗?我也是在那附近上学。”
她果然无知无觉。
周寻南说不清是失望还是什么情绪,收敛了脸上的表情后,冷淡的开口,“恕我直言,陈小姐留在梵特帝国,事业会有更好的发展。”
陈知意抗拒换国籍,那就不换,他只是想借此把她留在自己的地盘。
对方态度的变化,陈知意当然感觉到了,无所谓的摇摇头,“我不太在乎新大陆的事业。”
她说的是实话,新大陆的事业,赚钱?扩大名声?对她来说都没有搞钱搞事支持我党重要。
“你留在新大陆,我可以全力支持你的写作事业,不出一年,你的小说就会传遍全世界。”
他有这个底气说出这句话,文化事业背后也需要资本的支持,有了这位南地巨富,陈知意的未来,将会毫无疑问的走得更加顺畅。
周寻南给出的一项一项的承诺,都是他精细权衡过的,任何有事业心的人都必定无法拒绝。
他说完后笃定的抬头,没料到对面的人,眉毛都没因此挑一下。
陈知意听得兴致缺缺,不好意思,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她一颗红心向祖国。
“周先生说完了吗?”
陈知意起身要走,周寻南沉默了一下,才再度开口,“陈小姐,目前并不是进入股市的最佳时机。”
听到这句话后,陈知意才停下了脚步,“周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她看向周寻南的目光里带着探寻。
之前她将这位先生看作是亲近广泰国的外国人,所以才愿意和对方多说几句话。
这是他们两人见面以来,她第一次这么专注的看向自己,因为她的目光,周寻南有一瞬间的血液上涌。
他一直都知道陈知意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但却没想到,仅仅是一个眼神,他就有什么都向她托盘而出的冲动。
撇下自尊,告诉她在她一无所知的时候,自己曾经暗恋了她七年。
“因为艾斯莱斯奖,以及投资了《迈克》这部小说,我对陈小姐稍微多关注了一些。”
目光移开,到底是没说。
有些意外,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陈知意不置可否的开口,“不劳烦周先生关心了。”
陈知意走之前,周寻南笃定的声音传来,“陈小姐,你做下了一个并不明智的决定。”
不论是拒绝他的提议,还是此时大量的持有矿业公司的股票。
而就在和周寻南这场谈话的第二天,银行业巨头摩根站了出来,宣布将带头参与救市。
第64章
这位年近古稀的大亨, 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在《首都时报》发布了这则新闻后,一个由银行家组成的联盟,快速的行动了起来。
一个一个的好消息, 仿佛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一般,让濒临崩溃的经济, 以极快的速度稳定了下来。
“财政部长拨了2500万元用以救市!国家不会不管我们的!坚持下去!”
“总统签署了条约!我们有救了!”
“摩根是新大陆的大恩人!”
街头巷尾的欢呼声,让人一点也想不到几个星期之前,这里还曾上演过一幕幕绝望痛哭的戏码。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新大陆经济得到了拯救, 而摩根家族则名利双收,低调的将一项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服务业于一体的优质产业收入囊中。
其中霍尔费.摩根的情绪,是最志得意满的。
他虽然出身于上流社会富豪家庭,但在父亲和祖父的管教和制约下, 尚还未真正参与过什么大的金融案子。
这是他参与主导的, 第一场大型金融活动, 虽然他只是主导人之一,但甫一在金融界亮相, 就是这样漂亮到能打满分的成绩,这让他在同龄人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的存在了。
就凭这一项漂亮的战绩, 他霍尔费以后也就有了和一些金融大佬对话的基础。
霍尔费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久久不能平复下激动的心情。
“扣扣”两声后, 是秘书礼貌询问的声音。
霍尔费高声示意, “进来!”
秘书带来的是近段时间, 田纳西矿业公司的财务报表等各项资料,毕竟现在这项产业, 已经归入他们摩根家族的旗下了。
仔细的看过去后, 霍尔费的目光停在了一个外国名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