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节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2024-10-21 16:35      字数:3666
  “当然了,关于棒子们的资料倒也并不是毫无用处。”
  看着脸色有些遗憾的张莹与王通,朱祁镇又补充道:
  “毕竟在如今这个全球高强度互联的时代里,国际舆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些史料或许棒子们可以装鸵鸟,但国际上却有更多的个体或者群体具备更加清晰的判断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永乐大典》中发现了很多关于华夏向棒子输出中医书籍的记录乃至原本,有了这些证据在,棒子们想要在知识产权上运作所谓的韩医就没什么可能了。”
  早先提及过。
  棒子的近代史不同于华夏,虽然同样遭遇过霓虹欺压,但却没有发生过一鸦二鸦那样毁灭性劫掠的事情。
  因此在棒子国内,他们始终保留着一些古籍原本。
  棒子们在申请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全部都将对应的古籍原本提供了出来,这才是他们可以申遗成功的本质原因。
  兔子们表达不满的时候,棒子则可以一摊手——行啊,你说这玩意儿是你的,那你拿出来原本或者拓印本的证据嘛。
  兔子们每到这时候就无言以对了,毕竟能用原本申请的遗产名目咱们早就申请过了。
  所以一直以来,在一些领域……尤其是中医领域,华夏在原本保存方面的底气其实是要弱一点的。
  不过如今随着《永乐大典》出世,局面就可以彻底颠倒过来了。
  翁同等人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大量华夏古代的医学文献,其中便包含了许多关于古代高丽向华夏乞求各类书籍抄本的记载。
  当然了。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还是那些古籍资料。
  比如说翁同等人还在《永乐大典》中找到了……
  《七略》原本!
  《七略》乃属华夏历史上第一部 目录学著作,作者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家刘歆和他的儿子刘向,这父子两并非是医生,他们编写的《七略》就是杂七杂八的一堆古籍的汇总,可以理解为汉朝时期的百科全书。
  《七略》这套百科全书分为7个目录,分别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以及《方技略》等七部。
  秦汉时期管医术谓之为“方”,所以《方技略》就是刘歆刘向父子两编列的一套医学目录书籍。
  《艺文志》记录了有关医疗类的书籍目录主要有2套,分别是经方十一家以及七本医经。
  这七本医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以及……《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
  没错。
  如今中医传承核心的《黄帝内经》,便是被记录在了《七略》之中,而且仅仅是其中的一本。
  然而遗憾的是。
  历史上由于天禄阁大火,《七略》全集被烧毁大半,庞大的中医书籍只剩下了《黄帝内经》一套……
  虽然兔子们的考古学家先后在阳双古堆汝阴侯汉墓出土了汉简《万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和《天下至道谈》,但依旧难以填补原先的巨大空缺。
  不过如今随着《永乐大典》的出世。
  原本恨不得把《黄帝内经》每个字都掰成两半的华夏中医,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第824章 《伤寒论》的序
  “除了七略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全本。”
  看着展柜里记录着七略的《永乐大典》,朱祁镇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这些可都是历史上失传的中医著作,无论是对于中医史还是中医的技术传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因此在过去这些日子,很多中医专家都在打听相关典籍的消息。”
  “其中包括了很多顶尖的中医国手,例如唐由之先生的大弟子,还有陈可冀院士、九十高龄的刘嘉湘先生等等……”
  众所周知。
  比起古代的中医典籍,现世更加具有争议的显然是中医本身……或者说中医这个职业。
  导致这种争议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不是单纯的喜欢或者厌恶那么简单。
  譬如其中有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矛盾,譬如意识形态的冲突,譬如中医民科以及大量骗子神棍的浑水摸鱼,甚至还包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渗透。
  其中有些人是无脑黑,有些人是无脑粉。
  还有一些人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否定的不是中医,而是要否定整个华夏传统文化。
  每个群体支持和反对中医的本质原因都很难界定,譬如有些所谓黑子变黑的原因其实是家人被庸医给治死了,这你让他们怎么认同中医?
  有些中医的脑残粉动不动就是五行阴阳挂在嘴边,仿佛中医可以阐释整个宇宙,这你让那些路人怎么会有好感?
  反之有些中医黑子同样如此,不考虑古代的医学条件,抓着中医使用的一些药材来可劲儿黑,这也是很典型的偷换概念。
  不过不管立场如何,有两件事是无论粉还是黑都必须要承认的。
  一是如今有关中医的争议,已经超出了医学本身的范畴,是其他很多矛盾的延伸甚至集成。
  第二则是……
  在华夏保健局层面的国手之中,确实有很多顶尖的中医大家存在。
  譬如朱祁镇提到的唐由之先生,金针拔障术的发明人,用一根针就治疗好了教员、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的白内障,还给隔壁的老金等人治疗过眼疾。
  到了后来,唐由之先生甚至成为了华夏与很多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的系带。
  如今唐由之先生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弟子依旧活跃在华夏医学界中,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譬如李可老爷子、陈可冀院士等等。
  在听闻《永乐大典》中发现了大量华夏古代医学文献的消息后,这些大佬也都坐不住了,纷纷通过各种的渠道前来询问情况。
  其中诸如火神派、伤寒派的中医想知道有没有找到自家门派的典籍,希望能充实自家的理论框架。
  有些已经从一线退下来从事教育方向的大佬,则在意这些资料能不能迅速被汇总补充到教育体系之中,让新生代的中医能够快速掌握这些知识。
  翁同甚至遇到过某位无理取闹的学者,要求国博方面把《永乐大典》中的某册原本交给他,理由是这种孤本是他门派的绝密,不能对外传播,张口闭口就是你负不起这责任……
  没办法。
  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行没有直接关系,任何群体都会存在害群之马,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实际上和西医相比,中医的这些龌龊还真不算啥……
  总而言之。
  对于中医这个大领域来说,《永乐大典》资料的发现确实是一剂强心剂,瞬间让已经有很长时间古井无波的中医行业,泛起了丝丝波澜。
  当然了。
  背后的这些扯皮乃至博弈并不适合对张莹王通这样的外行人透露,因此朱祁镇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诸多典籍的价值,并未延伸到现实之中:
  “对了,说起医学典籍,我们还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正盯着展柜可劲儿看的王通闻言顿时一怔,转头看向了朱祁镇:
  “什么有意思的事儿?”
  朱祁镇用食指点了点展柜,解释道:
  “刚才不是说了么,除了《七略》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全本。”
  “这两部书籍同样是中医的核心典籍,不过除了它们的学术价值之外,最令考古学家们在意的其实是……《伤寒论》原本中的序。”
  王通眨了眨眼:
  “《伤寒论》的序?”
  朱祁镇深吸了一口气:
  “没错,《伤寒论》的序。”
  “根据现有的资料考证,伤寒论的序和金匮要略的第 一 章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有人说是王叔,还有人认为是孙思邈,具体答案无从考证。”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后世流传的都是宋刻本,与张仲景之间隔了大概有八百余年。”
  “在《永乐大典》之中,我们发现了《伤寒论》的一册原本——注意,是独立在《永乐大典》外的张仲景原本。”
  “这册《伤寒论》的序言与宋刻本无异,但很奇怪的一点是……”
  说到这里。
  朱祁镇沉默了几秒钟,方才继续开口:
  “我们序言结尾的部分,见到了一个类似安踏的图标。”
  王通and张莹:
  “????”
  wtf?
  我们听到了啥?
  张仲景手书的《伤寒论》的序言上,出现了安踏的图标?
  看着一脸【安踏给了你多少钱】的王通,朱祁镇继续一挥手,掌中便又出现了一册数字古籍。
  不过与之前的《永乐大典》不同,这册古籍在尺寸上明显要小一点儿,厚度则要更高一些。
  并且这册古籍在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等到朱祁镇翻开到了第一页,才有三个大字跃然而出:
  《傷寒論》。
  接着朱祁镇将其翻到了序言所在的页面,将它递到了张莹与王通二人面前,王通连忙伸过脖子看了起来: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
  数字典籍上将《伤寒论》的繁体字同步翻译成了简体,因此张莹王通阅读起来倒是没什么障碍。
  半分钟后,阅读完《伤寒论》序言的王通语气骤然拔高了几分:
  “欸?这里真有个安踏图标啊……”
  正如王通所说。